我于2002年11月29日——12月1日随温州经济学会组织的考察团前往温州,考察了八个著名企业,时间虽很仓促,但感触极深。
初进温州,温州的城市景观令我感到很诧异,远不是我想象中的温州的样子。我以为温州作为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应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从飞机场进市区的道路两旁,整体而言,2—3层的独立小楼均显得较为破旧,几乎未见有规模的楼宇。逐渐进入市内,也仍然见到许多地方还是显得有些破烂不堪。我不禁感到很是不解,这样的温州,经济谈何发达?都说温州神奇,神奇在何处?带着疑惑,我开始了了解温州。
一、温州的过去与现在
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濒临东海,占地面积11784平方公里,其中平原仅占17%,多是山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现状,温州的自然资源十分贫乏。而解放后到1978年,国家给温州投资仅5.9亿元,改革前的1978年温州国有工业的总产值就只占全市的35.7%。现在,温州地区750万人口,其中外来人口239万,外出人口154万多。就是这样一个十分落后、十分贫瘠的城市却在2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奇迹。到今年,温州已拥有多个国 家 级称号——“中国鞋都”、“中国低压电器之都”、“中国印刷城”、“中国泵阀之乡”等等。现在中国每10个人穿的鞋,就有5双产自温州,全国十大真皮鞋王,温州占40%;七大真皮名鞋,温州占43%;鞋类 ,温州占40%;鞋类国家免检产品,温州占56%。温州市拥有七个 ,而辽宁省仅有八个。
鞋业正是温州目前的第 一大工业。现有4000多家制鞋企业,2001年总产值达296亿元。全国大的30家鞋生产企业,19家在温州,其中奥康排第二,江苏森达是中国第 一。温州奥康皮鞋、康奈皮鞋、红蜻蜓皮鞋、东艺鞋业等均有中国名 牌或 称号。由于制鞋业的高度发达,使温州形成了以鞋业直接带动的鞋业产业集群,促进了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例如水头镇,其猪皮革产量即占全世界的1/8,由此可窥一斑。
服装业是温州的第二大工业。2001年产值265亿元,多的是西服,其次是休闲服。著名企业有报喜鸟、庄吉、法派、美特斯•邦威等,其中美特斯•邦威是国内大的休闲服企业。
低压电器是温州的第三大工业。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名第四的正泰集团,也是温州大的民营企业,全国一半以上的断路器是正泰的产品。在温州,德力西集团、天正集团等都是全国赫赫有名的低压电器企业。
第四大工业是人造革,温州是全世界大的人造革产地,全国一半以上的人造革由温州出产。
此外,温州尚有70几亿产值的塑编袋,有50亿产值的锁具,占全国一半以上。以太阳镜为主的眼镜约有45—50亿产值,主要对外出口,拥有70%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作为“制笔之都”,温州有75亿支的销售量,达16亿元的销售额,其中以水彩笔多,其次是活动铅笔。此外,剃须刀、纽扣、拉链也有很大的产量。温州还给美国军队、联合国部队提供服装徽章。这是温州企业家在中央台“新闻联播”上获悉美国军队要换服装后,立即抓住了市场机会的结果。
二、温州人的个性
有人这样评价温州人——“南方人的身材、北方人的豪爽、犹太人的智慧”。这并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温州人的特点。温州人的个性表现在普通温州人的身上。有这样一个使一位北方大学生很受启发而对于温州人来说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故事。1983年西北大学中文系的一位学生让校门口一位十八岁的温州姑娘补鞋子。大学生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中学毕业干这个,不怕人家看不起吗?姑娘也以同样的口吻反唇相讥:你穿双破鞋就被人瞧得起吗?大学生又问:你补鞋打算补到什么时候?姑娘又嫣然一笑:补到人人都打赤脚为止。玩笑开过之后,大学生正式问道:说真的,将来打算干什么?姑娘一本正经答道:想开一家小店,自己当老板。大学生感到不可思议:好大的口气,你有资金吗?姑娘似乎对这个书呆子有些不耐烦:你没看见,我这不是正在攒钱吗!
温州人个性的某些特征,在这个补鞋姑娘的身上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是传统的身份等级观念淡薄。温州历史上由于地处浙江东南一隅,较少受到正统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过去就十分贫穷,国家虑及温州距台湾较近,可能会发生战争,使之因备战需要而成为配置资源的“弃儿”,从而较少受到计划经济文化的影响。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干部、职工和农民身份的终身制甚至是世袭化几乎影响不到温州人,因此,与多数中国人比起来,温州人的身份等级观念要淡薄得多。补鞋姑娘并不认为自己在人格上低人几分,这也是温州人较早进入那些历来被认为低人一等的非公有制经济和商业服务领域,从而率先致富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温州人生活态度十分顽强、洒脱。补鞋姑娘在生活的重负以及大学生认为的心理压力面前仍不失幽默,特别是她说要补到人人打赤脚的那句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温州人生活态度的顽强、洒脱,在1994年8月的那场毁灭性的17号台风面前表现的尤为典型。那场台风过后不久,来温州的外地人甚至很难从温州人生活的表面上看出这里刚刚遭受一场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元,死亡人数达1000多人的百年未遇的浩劫,更没有什么人在各级政府门前哀求救济。
再次是温州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强。传统的计划经济要求人们成为一切听从安排的“驯服工具”,个人没有身份自由和选择权利。但改革前的1978年,温州国有工业的总产值就只占全市的35.7%,不用说农民,连城市居民也多数没有被国家包下来。而温州人均耕地在那时就只有半亩,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面临就业和生存的巨大压力,逃荒要饭倒是时有出路,从而养成了不依赖国家的自主意识。姑娘外出谋生,喜欢独立自主地补鞋子,将来有钱了喜欢独立自主地开店当老板。在这方面,将外出的温州人与外地人在职业选择上的倾向进行比较,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温州人与其他地区的人在个性上的反差。在700多万温州人中,外出温州人有100多万,这些人从补鞋子或在市场上摆摊到投资成百上千万甚至上亿元办企业或市场,基本上都是独立经营的。而70-80万来温州就业的外地人除了一部分技术、管理人员外,基本上都是“打工”的,极少有独立办企业或在温州的市场上做生意的。
三、温州精神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把温州人精神概括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新精神。
在这里,我介绍几位企业家。
周大虎,温州市大虎打火机厂厂长,企业创办于1992年,从一个家庭作坊开始,成为全国打火机行业龙头企业。创办企业的主要原因是其爱人1991年因所在国企倒闭而被迫下岗。创业之初,为了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他和爱人、儿子全家三口从刚装潢好的新家搬进租来的300平方米的破旧厂房,一家人挤在7平方米、一没窗户、二没空调的小阁楼里艰苦创业,每天工作17、18个小时,发誓“不搬新厂房,决不搬家”。当时,厂里没有卫生间,没有洗澡间,也没有吃饭的地方,只能吃路边的饭摊,只能把100多米外弄堂里的公共厕所当作自己的卫生间。这一住就是整整五年,在搬进新厂房的同一天才搬了家。1998年,该厂即被国家授予“中国防风打火机强生产企业”,带动温州打火机行业不断走向成熟,市场占有率达世界市场份额的80%,使日本从大的打火机生产国变为大的进口国。
南存辉——正泰集团董事长,1984年开始电器业创业。这位被《福布斯》列入中国首富前50名的中国民企精英,创业之前只是个子承父业的修鞋匠。南存辉的少年时代充满了艰辛与磨难。从6、7岁开始,南存辉就挑着米糠,提着鸡蛋上街卖。南存辉的父亲是温州市乐清柳市镇人人皆知的老鞋匠。13岁那年,他初中刚毕业,父亲在一次劳动中脚被水泵砸伤,卧床不起。作为长子,南存辉毅然辍学,挑起父亲的工具箱,早出晚归,一晃就是三年。一个寒冷的冬天,补鞋的锥子不小心深深地扎入南存辉的手指中,他咬牙拔出锥子,用片破纸包上伤口,坚持为客人补好了鞋子。回忆这段“非常经历”时,南存辉说,“修鞋那阵子,我每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我就凭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一点,质量可靠一点。”这就是当今全国赫赫有名的企业家早期的创业历程。
王振滔——奥康集团董事长,是逆境而起成功的典范。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广场一把大火将5000多双温州假冒伪劣鞋销毁。当时,1965年出生的王振滔正在做皮鞋推销员。这场大火烧痛了所有温州人的心,王振滔决定白手起家自己生产皮鞋,决心为温州的产品正名。到1999年12月15日,杭州再燃起一把大火,但这次却是把模仿奥康的假冒鞋化为灰烬,这场大火正是王振滔点燃的。现奥康集团成为仅次于森达集团、全国排名第二的制鞋企业集团。其15年励精图治、创业奋斗的艰辛历程又能有多少人清楚呢?
胡成中——德力西集团董事长,1984年开始创业,裁缝出身;周成建——美特斯•邦威董事长,裁缝出身,曾做纽扣贩卖生意……
温州的企业家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家,这里,我不可能一一列举。除了我考察的这些全国知名企业外,我相信每一位已有所成就的温州企业家的背后都会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这些发人深思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了今天温州经济滚滚向前的滔滔大河,令人羡慕,更令人钦敬。
四、深刻的启示
由于时间关系,温州许多全国著名的企业未能去参观,比如,康奈鞋业、康泉热水器、报喜鸟西服、庄吉服饰、章光101集团、奥豹制衣、东艺鞋业等等。温州知名企业如此之多,简直令人嫉妒。温州考察之后,对于如何办好企业,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1.市场竞争残酷无情,顺规律者昌,逆规律者亡,什么规律?市场经济规律、顾客为本规律、质量为本规律、诚信为本规律、员工为本规律、优胜劣汰规律……
2.企业大发展必须要有全国及全球化的战略眼光。温州任何一个全国知名企业,无一不是尽早把市场瞄准全国甚至瞄向全球。
3.必须永远创新,不创新则不发展或被淘汰。
4.任何成果要想取得进展,心动不如行动,心动必须行动。3M前CEO理查德•卡尔顿说,“我们公司其实是无意碰上了一些新产品,但是,千万别忘记:一定要行动才能碰上。”回首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不是在1987年8月8日的大火后痛下决心办厂,哪有今天如此辉煌的奥康?回想禾丰事业的历程,同样,若没有1995年金卫东董事长毅然决然地放弃外企选择创业,也不可能有今日的禾丰。无论是过去的发展,还是对未来的展望,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这样一个道理:事业的成功不是设想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5.企业发展快,必然会有困难和问题,这十分正常。但是,我们决不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等待问题解决后才出发,必须立即行动,在前进中解决问题,在不断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高速成长。这个道理好比驾车旅行,如果我们总是因为担心半路抛锚,对车检来检去或不肯启动出发,那么,我们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温州之行的此点体会尤为深刻。
6.15—18年完全可以成就一个大企业,可以在某一行业成大气候,但必须超常规高速发展,必须遵循成就成功大企业的规律。
在我离开温州去飞机场的途中,见路上有卖报纸者,遂掏钱购买,出租车司机告诉我报纸是免费的。“是送给司机的吗?”我问。“不,是送给乘客的。”这时,报纸已被递到我手中。我不禁再次折服温州人的经济头脑和深谋远虑。是啊,让更多的人了解温州和用各种方法吸引投资者岂不是可给温州带来更大的繁荣吗?我深信,定会有许许多多温州的神奇我尚未来得及了解。
穿梭于温州市的街路,我看到一幢幢雄伟的高楼正在寸土寸金的温州拔地而起。我斗胆预言:温州经济的今天将是我国众多城市的明天,温州辉煌的明天也必是祖国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