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家大型龙头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与经营理念
文/《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 余向东 刘波
大清王朝龙兴之地、东北黑土地的核心城市沈阳,初冬薄雾笼罩,在满地金黄落叶的映衬下,显得厚重端庄。
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地形开阔、环境优美的沈北新区。
公司一楼大厅两侧,分别摆放着一尊青铜铸鼎和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公雕像,董事长金卫东给出了解释:“左铜鼎,一言九鼎讲信用;右关公,义薄云天讲感情。”
禾丰牧业,被誉为我国农牧企业的“梦之队”。从1995年生产预混饲料产品起步,到合资、上市,目前已拥有百余家国内外生产工厂,业务涵盖饲料、肉禽和猪产业化、原料贸易、综合板块、国际业务等五大板块,集团整体年销售额近300亿元,位列全国民企第267位。
大气不奢华,威武不张扬。有志于成为世界顶 级农牧企业的禾丰牧业,是靠什么走到今天,又靠什么走向未来?走近禾丰人,走进禾丰的生产车间,倾听禾丰故事,铺展禾丰的创业历程与未来蓝图,观照我国改革开放的壮阔大潮,以及农牧企业、上市企业、民营企业起伏前行的生态背景,记者心潮难平。
“诚信、责任、共赢、创新、高 效、自律”,探究禾丰的核心价值观与经营理念,绕不开这些掷地有声的词语。这些通常被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而禾丰牧业却把它镌刻在每个员工的心上、植入到理念上、落实在行动上。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采访归来的高铁上,作为见识过无数农牧企业的媒体人,记者回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时而眼前又绽放出大片大片的郁金香——就如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蔡辉益博士对禾丰的赞语:“贫而不移,贵而不骄,威而不屈。”而禾丰牧业的合资伙伴,恰恰来自“郁金香王国”荷兰。
禾丰,则牧业兴。一群人的奋斗,一个企业的成长,既是泱泱大国时势造英雄的趋势使然,又是英雄好汉引 领潮流的时代壮歌。
得天时地利者,胜。
五谷丰登,才能六畜兴旺,生态产业离不开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改革开放的大潮孕育出禾丰牧业,是“大农业”与“大东北”这两大依托与支撑,成就了禾丰牧业。
“铁生万里金作岸,石成千仞云为峰。俊松枝头凤久立,涛声依旧彩梅红。”青涩的脸庞,坚毅的目光,阳光的笑容。左起:丁云峰、张铁生、王仲涛、金卫东、邵彩梅、高俊松、王凤久。
1984年10月1日,庆祝共和国35周年游行,一辆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匾,通过天安门广场。现场观礼群众和围坐在黑白电视机前的广大农民,发出了欢呼声。
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发端于农业、农村,由土地承包拉开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为新中国对农村土地制度的艰难探索“解了扣”,也让在贫困线上挣扎了千百年的中国农民一步越过温饱线,重获自由与新生。
意气风发的1980年代,禾丰牧业的创业者金卫东、丁云峰、王仲涛、高俊松、王凤久等人,还是沈阳农业大学的学生,他们亲身经历了从“吃粮难”到“卖粮难”的过程,不过短短几年时间。
中国的改革发展,吃饱肚子好赶路,上下一心马蹄疾。
1992年,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又一个关键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继1979年“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之后,再次南巡。次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改革步伐加大,改革速度加快。
彼时,金卫东等人作为第 一批下海经商的“吃螃蟹者”,正在外资企业“打洋工”,为世界知名的饲料企业正大康地公司开拓中国市场创下了辉煌业绩。
北宋传奇状元宰相吕蒙正的《破窑赋》中,诠释过英雄与时势的关系:“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反之,得其时也,简直难以抑制跃跃欲试的冲动,期待释放与施展。
青春年华撞上了创业兴业的好时代。
1995年,禾丰牧业从一个类似“破窑”的废旧营房启程。在当时的留影中,包括金卫东在内几位平均年龄30岁的年轻人,站在自己公司的牌匾下,虽身形消瘦,但表情坚毅,目光坚定,投射出内心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渴望。此后三年不到,禾丰牧业就将预混料事业拓展至东北领军的地位,进而进军关内,布局全国。
禾丰牧业七位创始人中,还包括金卫东“三顾茅庐”请来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生理生化博士邵彩梅和“文革名人”张铁生。
不能不提张铁生。当年的“白卷英雄”,那是时代落在他头上的一顶帽子。他既不是故意交出白卷,更不想成为“英雄”。经历了人生的过山车、失去15年自由之后,又是大时代赐予张铁生走出过去、自强不息的机缘。个人的命运,很难与时代命运相背而行。
金卫东常说,畜牧业是一个伟大的行业,因为古往今来,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吃动物性食品多,这个国家就强大,这个民族就强盛。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以少胜多,包括从辽宁抚顺起家的努尔哈赤,也正是因为动物蛋白供给比其他族群丰富,因此才变得身体更加强健,谋略、智慧更加发达。现代社会,哪个国家肉蛋奶吃得多,奥运会冠军就多,科学家就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多。发展中的中国,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老百姓需要摄入更多的动物蛋白。
“干一行信一行”,金卫东的这个论断,或许带有感情色彩,但足以成为选择行当的重要理由。
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的考古发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在稼穑耕耘、外出渔猎的同时,已经学会了圈养猪马鸡羊,开始了社会分工。仓颉造字,“家”字的上面是“宀”,代表居有所安;下面是“豕”字,代表屋檐下有猪、食有其肉。
然而,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谷物尚且供应不足,哪来余粮大量饲养动物呢?养殖了五千年,也只是“小打小闹”,逢年过节改善生活而已。普通老百姓“三月不识肉味”并不新鲜,只有晋惠帝司马衷那样的蠢货,才能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禾丰,则牧业兴;五谷丰登,才能六畜兴旺。中国的畜牧业成为一个真正的产业、一个大产业,肇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粮食连年丰收,黑土地上盛产玉米、大豆、水稻和其他杂粮,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厚资源;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了强大的市场拉动力。这一切似乎在提醒金卫东们:年青人,你们可以甩开膀子加油干了。
在西方发达国家饲料工业、养殖业领 先全球半个多世纪之后,中国开始起跑、冲刺,金卫东等人的身影逐渐显现在神州大地。
有记者问:投资不过山海关,你怎么看?金卫东滔滔不绝:东北地区作为计划经济时期的“老大”、“共和国的长子”,已经把大量钢铁、煤炭、石油、木材等资源精华,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资源流失伴随着人才流失,“孔雀东南飞”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原来的优势变成如今的劣势。
然而,富饶的黑土地,是大东北永存的、谁也搬不走的财富。
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经历过森林、草甸、草原景观数万年的变迁,每一厘米黑土层需要400年积淀,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出黄土地的数倍,“一两黑土二两油”啊。大小兴安岭、长白山、阿尔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鸭绿江,丰富的山水资源才孕育出“棒打獐子瓢舀鱼”、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金卫东的一首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六畜兴旺民泽广,五谷丰登国运昌。白山黑水主战场,锋芒所向谁敢挡。”
猪粮安天下,全国看东北。大东北对于大农业,一直是块“压舱石”。禾丰牧业总裁丁云峰分析,发展畜牧业,东北是风水宝地,夏季雨水少,冬季寒冷,养猪不易生病。所谓“南猪北养”“南禽北移”,畜牧业的未来三十年在东北和西北,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事实上,养猪养鸡企业三年前已经开始在黑土地布局,同时有十多个国内和欧美乳企向东北靠拢,这里完全具备打造有机全产业链条的基础条件。
禾丰牧业作为土生土长的企业,既努力把这里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也比外来企业更加珍爱、珍惜这片多情的黑土地。
勇于承担责任者,胜。
所有企业的命运都靠自己把握。作为社会生态链条的一环,企业必须扮演好不同的社会角色,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
——金卫东论企业家精神
打破计划经济的“大锅饭”之后,中国迅速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逐步形成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局面,民营经济遍地开花,且繁花似锦。
放眼饲料乃至整个畜牧行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群雄并起,崛起了一大批白手起家的草根创业者。
有一个说法:一 流人才搞金融,二流人才搞地产,三流人才做实业。而从事农牧业的,又恐属实业中的末流,可能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也正因如此,饲料畜牧行业公平竞争的意味浓,市场化程度高。对该行业而言,一言以蔽之:高手在民间。
当年,动物生理生化硕士高材生金卫东,带领着几个初经市场磨炼或人生起伏的同道创业,凭的是“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情和志向。
不可忽略,先天植入了较强的文化基因、技术基因和创新基因,注定禾丰牧业在初创期就站在了行业的高位上。
在公司还没有售出一包产品时,几位创始人率先发布了《禾丰宣言》,简单明了三条内容:第 一,禾丰公司永远从客户的需要出发,不断开发新产品,不因循守旧;第二,禾丰公司永远诚实经营;第三,禾丰公司永远以服务社会为宗旨,靠科学技术和创造性劳动来发展自己。创新、诚信、责任,回首23年的光荣与梦想,这就是禾丰不变的初心。
站位再高,起跑线是一致的。万里关山从头越,长风破浪待有时。
第 一道坎瞬间横在眼前——
1995年,凭借人脉关系接到了第 一笔订单,但生产许可证尚在有关部门的审批中,于是遭到举报。在饲料厂遍地开花、竞争激烈的那个年代,出现这样的事情并不稀奇。公司被勒令停产。
三番五次地解释都无济于事,人家也是照章办事。金卫东从外地赶回沈阳,不顾几乎已经失去信心的同事们的劝阻,一大早,一个人,孤单地在新城区技术监督局会议室门口站立着,等待着。临近中午,局长传过话来:只有十五分钟的时间。“五分钟就可以。”金卫东慷慨陈词:“外国饲料企业进军中国,外地饲料企业进军东北,为啥东北不能有自己像样的饲料企业?为啥不能带领东北百姓走上富裕路?在外企,我们每个人一个月的收入都超过机关干部全年的收入,我们完全可以过舒适的个人小日子。今天,如果仅仅因为手续迟迟办不下来而导致公司关门,我们只好回去继续给外国人打工。”这几句肺腑之言感动了局长,东北老爷们儿吃这一套。局长也动了真情:“你们立刻恢复生产,我保证3天办齐所有审批手续,出了问题我来承担。”
23年艰辛历程,数不清的沟沟坎坎。艰苦创业既是无奈,也是本色。
2005年到北京参加某博览会,包括总裁在内20多人浩浩荡荡的队伍,人人西装革履,背着装满材料和产品的编织袋,连夜赶火车,占领了一节车厢的上铺。
夕发朝至,为的是省一晚上的住宿费;住上铺,为的是省中下铺的差价;随身携带沉重的会议资料和展品,为的还是省钱。西装配饲料袋,像高管又像农民工的装扮,简直是一道景观,从沈阳到北京赢得了无数的回头率。类似的烙印,镌刻在禾丰牧业的创业史中。
即便今天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军者,上市了,但禾丰人出行仍尽量选择高铁或“红眼航班”;企业内部会议尽量以视频为主,业务交流和培训尽量在网上办理;金卫东经常往返沈阳和北京,高铁二等座是首 选。禾丰人不喜欢假大虚空那一套,反“四风”执行坚强有力。
禾丰牧业有13个总裁、副总裁,但不配专职司机和专职秘书,全部可以“生活自理”。总裁办公室只有六七个人,为整个公司服务。总裁办副主任贾芳说:“工作分工没有交叉,各守一摊。实行正常双休日、节假日,这在沈阳乃至东北的民营企业中很少能做到。”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中国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是改革开放的贡献者。民营经济以其内生动力、经营活力、创新能力、市场耐力,在经济发展大潮中展现了勃勃生机。
金卫东说,中国饲料业、畜牧业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没有得到充分肯定,往往因个别和局部的问题而被“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大有人在。国内消费者对畜禽“不够珍惜和尊重”,消费浪费现象比较严重,买三斤肉回家就炖上了;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没有这样豪爽的吃法,一小块牛排、猪排,烤三分熟还是七分熟呢?掂量来掂量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背景下,新型政商环境、公正法治环境、公平营商环境尚在建立完善之中,国有与民营,体制内与体制外,差别依然存在,“双轨制”痕迹仍较为明显。曾有浙江省工商局负责人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把国有与民营比喻成老大与老二的待遇、酒与水的关系、高跟鞋与平底鞋的区别。民营企业容易成为政策调整的牺牲品,当社会经济转弯时,要么幸运超车,要么被大车挤出轨道。
今年11月1日,中央在京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表明“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要加大对民营企业鼓励、支持和引导。丁云峰告诉记者,这个讲话鼓舞人心,因为民营经济“低人一等”之困、“归入另册”之忧长期未解。
当然,民营企业希望政策不折腾,自己先要不折腾。坚守信念,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追风,不折腾,不意在人海中左右逢源,而去商海中长袖善舞。
禾丰牧业在“民企500强”中位列中游,跻身“中国轻工食品行业十强”、“饲料企业十强”,肩负振兴民族饲料工业、食品工业重任,更加坚定“实现食品安全,造福人类社会”的宗旨。同时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在贫困地区投资建厂振兴当地经济,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投身公益事业,积极捐资助学,责披天下。
在与养殖场、养殖户和供应商的合作中,金卫东告诫公司管理者:“我们的产品必须为客户带去价值,不能因获取短期利益而损害客户利益。”让客户的事业与禾丰牧业一起发展起来,是禾丰牧业的目标。
禾丰牧业承接辽宁义县产业扶贫项目,带动了当地70%的贫困户从事养殖和到企业就业。贫困家庭把5万元的贷款额度存入禾丰的“池子”使用,每年能拿到6%的利息,还享受来自贫困家庭职工的优厚待遇。靠卖禾丰饲料致富,娶上媳妇、供孩子上学的农户,有的是。
对民营企业老板而言,江山是自己打下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但越来越鼓的钱袋子却捂不住,多少只眼睛都盯着。社会地位与社会评价、民众支持率,往往以你对公益事业参与度、捐款额度来评判。
草根惜草根,和农民打交道的企业,天然惜农爱农。
1998年,嫩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大洪水,金卫东从电视新闻中看到受灾地区的惨状后,联系上了黑龙江泰来县一个受灾村,决定捐建一所希望小学。送去现金15万元,人家嫌多,退回来5万元。20年后禾丰牧业去泰来县建养猪场,当地干部群众依然记得当年“开捷达车的老板”。
辽宁对口援助新疆塔城市,公司响应政府号召捐资200万元支持教育;汶川地震,公司加职工个人捐款200多万元;南方洪灾、印度洋海啸、玉树地震,禾丰次次踊跃献上爱心。
禾丰牧业已援建了多所希望小学,在全国多所农业大学设有“禾丰奖学金”;公司内设“爱之翼基金”,由管理者自愿捐资,用于基层员工治病、助学,去年有个职工肝移植,共收到捐款80万元。
2012年,几位创始人的母校沈阳农大新建体育馆,收到最 大一笔捐款2000万元,就是来自禾丰牧业高管的捐献。金卫东个人捐出的1000万元,其中动用了本来准备给老母亲换房的500万元。
资本市场沧海桑田,通过上市筹集资金,成为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流行做法,饲料行业有多家捷足先登者。上市窗口曾两次为禾丰牧业打开,从准备上市到完成上市,用了4年半的时间。金卫东认为,“上市过程就是企业成长的过程,是一种磨炼,是内在质量、内在意识的升华,我们更珍惜、更看重。”
2014年公司上市时募集了4亿元的资金,上市后3 年间,通过分红等方式回馈投资者超过3亿元。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成为沪市主板上市百强企业之一。
金卫东坚定认为,企业是创造价值、奉献税收、与社会分享财富者。他甚至“不识时务”地认为,企业不应该挖空心思虚报项目,不应该想方设法套取财政资金。或许正因如此,与同类企业相比,禾丰牧业获得的政府资金扶持少之又少。
作为上市企业,曝光度高、社会透明度大,更加需要自律,钱不能随便花。禾丰牧业高管请客吃饭,统统自己埋单。金卫东、丁云峰等人召集朋友相聚,有酒有肉有故事,有思有辩有分享,主客之间共享话题之乐,彼此常常忽略了身份层次与宴会档次,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上下同欲者,胜。
道相同,能为谋,企业家修养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才是企业兴旺的根本支撑。有没有企业文化自信,有没有同舟共济的企业生态,是成功的又一关键。
2009年10月,禾丰牧业公司专门为沈阳的重量级客户订制了风格各异的礼帽。当金卫东把第 一顶礼帽戴在年长者头上时,欢声笑语顿时充满了整个房间。
禾丰牧业七位创始人中,六个是“60后”,清一色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是体味过生活艰辛、勤奋好学的一代人,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恰如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表述。
禾丰牧业的文化海拔之高,鹤立鸡群。
七位创始人被称作“ 禾丰七君子”, 是一个传奇组合。行业内广为流传着他们创业兴业及日常生活的许多故事,而对故事背后有着令人称道又百思不解之“迷”和“谜”——
七个人,六个姓氏,三个民族,携手20余年不内讧、不散伙,甚至没有为个人利益红过脸,20多年亲如一家,业内绝 无仅有;
23年来,按照股份公司的相关规则及民主程序,金卫东坐稳董事长的位置之外,企业总裁可以轮流做庄,实行过“双总裁制”而不相互碰撞,做过总裁的又去做副总裁也无怨言。公司“二掌柜”可以轮流做庄,绝 无仅有;
企业蒸蒸日上之际,创始人主动把手中持有的股份稀释,分配给其他高管和资深员工,七个人一拍即合,顺利达成一致,绝 无仅有;
“七君子”有多幅合影照片,随意或立或坐,不分主次;公司的纪念宣传册上,不唯职务职级,而是按内容分列;高管一起就餐或陪客,先来后到,座位随机选择;一切一切,不按“排坐坐、吃果果”来,绝 无仅有……
丁云峰轻飘飘一句话:“我们在一起时间久了,基因融合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同甘共苦的七个人,一路风雨兼程,对目标永远不会懈怠,对人生永远不会骄纵。他们都把自己把对方看做普通人,还是当年的同学、校友;
所谓君子,和而不同,比而不周;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君子之交,既淡如水,又浓于血,宽厚养大气,形散而神聚;
“守德、守正、守心、守情”,是为“七君子”相同的价值观。这样的人,不求个人富可敌国,但求三观一致,共同实现价值追求。
雁阵高飞,头雁领 航。春意盎然的金卫东,总以活力、魅力、感染力影响着周围的兄弟们。做实业,既是价值追求,也是人生乐趣;他执着于成功,也希望简单做事;他反对“狼文化”,智慧与速度通行并领 先超越;他绝不同流合污,又不是铁板一块,集原则性与包容性于一身;率真,洒脱。
外界的溢美之词,兄弟们的真诚崇敬,都没有让金卫东变得飘飘然;金卫东出现在车间、食堂,员工们没有产生君临天下的压力。
金卫东是一块低色调底板上追求人生多彩的智者。
在企业内部,金卫东提倡什么呢?他提倡《论语》中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提倡基于自然法的道德本能,要“敬畏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提倡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要知行合一,“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提倡“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进取精神。
人类所有的美德与智慧,来自于学习与进取。金卫东要求公司员工具备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强调“数理化、文史哲”等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他看重提升人的素质通识,唯有如此,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应用到所有知识领域。公司上下人人好学,才能真正形成企业文化。
《论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动力充足的“七驾马车”,带动禾丰牧业蹄疾步稳地前行,并竖立起企业文化的一道标杆。
民营企业的优势之一,在于活力足、内耗小。
丁云峰说:“企业内部如果人人自私,就像是板结、酸化的土壤生态,即使不断地追肥、拔力,最终还是会把地毁掉。”
金卫东说:“越是懂得与人分享,越容易做大。许多个体户、夫妻店,百分百股份是自家的,那样可能永远只是个体户。”
禾丰牧业董秘、首席人力资源官赵文馨在《那一天,我成了有产阶级》一文中,记述了当年“被分股”的故事:2000年3月份,一个普通的下午,阳光慵懒地斜洒到禾丰浑南工厂的会议室,温暖清新,房间里的绿色植物也在安静享受着午后时光……
禾丰牧业的股东,由最初的7人陆续扩大,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目前已多达60余人。在不断分享的过程中,金卫东的个人股份从最开始的35%下降到现在的17%。其他六位创始人的股权同样被多次稀释。
在禾丰,可以拿来分享的,远远不只是股权与利益,看过的书、走过的路、阅过的人、留下的痕,统统可以与人分享、共享。面对面交流、企业培训系统、完善的新媒体传输等,提供了足够通畅的分享平台。
向日葵培训是禾丰牧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干部选拔的重要来源。图为第 一届向日葵毕业典礼上,公司监事长王仲涛和副总裁王凤久与学员合影。
禾丰牧业监事长王仲涛说,不仅公司内部员工分享共享,从更大层面,我们的成果和喜悦与供应商、合作伙伴、消费者,与行业、与社会共赢共享。禾丰牧业的战略布局、企业财报、产业预测、技术分析等各类数据,一切向社会公开。
禾丰的“管理者五项原则”是: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公私分明,与人为善,成果共享。然后呢?然后没有细则,简单得如同个君子之约。能理解的,看着办,关键在于都能理解。
曾任总裁、眼下“轮岗”为副总裁的王凤久说,禾丰鲜有成文的规章制度,更多的约束不是写在纸面上,而在心里。共同的价值观、准则、行为模式等,深植在一种上层表率、全体默契的氛围中。
的确,大肆宣扬企业文化的,往往是文化底蕴不足的企业。有些企业,统一着装,各类管理格言和励志标语贴满墙,天天背诵总裁语录,日日唱企业司歌……
走进禾丰牧业总部的办公区域,白墙木门,点缀着剪纸、绿植,主人各取所好;会议室分别取名秦厅、唐厅、宋厅,暗含历史文化寓意,配置一两件与朝代所对应的字画雕塑。
相对自由的个体灵魂,相对宽松的企业环境,这才是适合创业创新的土壤。
禾丰精神,是扬在每个员工脸上的自信,是长在心底的善良,是融进血脉的骨气,是刻进生命的坚强。
禾丰文化,根植于“相互尊重,人人自律”。
禾丰的人才队伍,完全是自己培养的。每年数以百计的重点高校高材生,进得来,留得住,打下了长青根基。禾丰30名高管、100多个总经理,每年流失的不到1人;换句话说,几乎没有人主动选择离开。
年轻时的金卫东是个诗人,至今仍文艺范儿十足。他那些思维纵横、旁征博引、畅快淋漓的演讲稿,都是出自自己的笔端。
健谈善饮的丁云峰,其实内在狂野与细腻兼备。他向记者透露,假如人生重新规划,他更向往“艺术人生”。可惜“月亮与六便士”难以兼得,只有在内心自我平衡,或者将来退休后重执画笔。
副总裁、首席技术官邵彩梅博士的专业论文中,会引用“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当年邵彩梅8个月大就被带去沈阳,后来赴美留学的独生女儿,在禾丰牧业成立二十周年时填词祝贺,词曰:“夜半风起月染霜。朔风吹意动,夜微凉。驻足回望思绪扬。二十载,遥遥路漫长。风雨又何妨?傲然踞山巅,少年狂。纵横捭阖谁敢挡?鲲鹏志,任我九天翔。”满满的才学,以及对母亲艰辛创业的理解。
有才学的团队,自然是高素质企业。
心中有德之人,自然会做良心企业。
高效高配、和谐共生禾丰人,组成了和谐的企业生态与健康的人才链条。
合作共赢者,胜。
国门之内无名企,国际化是必由之路。禾丰自觉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在国际市场参与分工,实现共赢。中美贸易磨擦中挑战与机会并存。
禾丰牧业董事长金卫东与荷兰皇家De Heus 公司总裁Co de Heus在合资庆典上。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可阻挡,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紧密勾连。“中国强起来”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引进来,走出去”,必然伴随着资本、技术和市场的向外扩张。
以泰国正大集团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中国开疆拓土取得巨大成功;以希望集团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在越南等国家攻城拔寨。事实告诉我们,商业无国界,哪里有市场,哪里就应该有中国企业的存在。中国饲料行业、农牧行业的领军企业,跃跃欲试于国际化的发展。
金卫东认为,中国饲料企业应该首先立足国内市场,取得优势地位后放眼周边,尤其是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朝鲜、哈萨克斯坦等邻国。对于印度、俄罗斯、韩国、日本等邻国,市场虽大但进入难度亦大,需谨慎投资,循序渐进。
西谚有云:离家越远,离失败越近。但是禾丰牧业坚信,诚信可以架起桥梁,消弭距离障碍。本世纪初,在合资与上市的“十字路口”,禾丰首先选择了合资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
2004年2月,禾丰牧业第 一家境外企业——朝鲜银丰合营会社正式成立。在创立初期曾遭遇过资金短缺问题,时任公司监事长张铁生自己捐出16万元,为银丰员工购置通勤客车。
10多年来,无论半岛形势如何变化,禾丰始终坚守并开创了中朝实体经济合作的成功典范。200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朝期间,接见了朝鲜银丰合营会社的谢景明社长。
禾丰牧业投资另一个邻国尼泊尔,看似偶然,却更像是一场姻缘。
2003年秋,金卫东随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出访南亚,首站抵达尼泊尔。在中尼企业家论坛上,因为尼方对中方多数企业家不能讲英语表示出遗憾,金卫东被临时顶上,直接用英语发言。他说:“尼泊尔有2000多万人口,畜牧业具有市场潜力,但是你们一家饲料厂都没有。如果贵国欢迎,我愿意来投资,与各位合资经营;如果你们希望自己做饲料,我无偿提供技术支持。”
一番话,打动了尼泊尔巨富白迪亚与其长子苏拉兹,双方开始你来我往接触,谈判时既有争论也有相互谦让。2005年6月,双方牵手成功。“山地之国”终于诞生了第 一家饲料厂,畜牧养殖业开始起步。此后又相继投产第二家、第三家饲料厂,双方合作极其顺利。
随着合资合作的深化,金卫东与白迪亚先生结成了忘年交,情谊深厚。2011年3月,金卫东专程赴尼泊尔探望病重中的白迪亚。据他自己的描述:“走出机场我感觉加德满都比往年更加寒冷,或许众神告诉我,我将失去生命中某样珍贵的东西。他已经失去知觉20多天了,我坐在床前握着他的手跟他说话。突然间我感觉到他的手动了,慢慢地把我的手抓紧。我又继续跟他汇报我们事业的进展和下一步的打算,非常奇怪他突然睁开了眼睛,尽管不能说话,却在努力地望着我,静静地听我说。”
一个月后的4月17日,白迪亚的儿子苏拉兹当选尼泊尔工商联主席,18日白迪亚先生去世,19日金卫东紧急赶赴加德满都,既是为老先生送行,也向他儿子送上祝福。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吗?NO。假如有足够篇幅讲述金卫东与白迪亚父子的合作与交往故事,没有人不为之动容。禾丰牧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大国气度与朋友情谊。
禾丰的高管团队中,许多人绘声绘色讲述过与荷兰德赫斯公司的合作过程,那更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脚本。
1911年创立的德赫斯公司,是荷兰第 一大家族饲料企业,位列全球前20。2004年初次接触时,禾丰人感觉得到对方咄咄逼人的傲气与压力,但“不会在任何权威面前发抖”的金卫东,同样一副绝不退让的强势。两年马拉松式的谈判,多次相互考察,对方甚至不惜破费200万美元,聘请专业公司对禾丰进行调查评估。
最终烟消云散、握手言欢后,双方如释重负,相互佩服、理解、信任。2006年5月底,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此后德赫斯公司将折合1.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汇入禾丰牧业,获得了禾丰15%的股份。而由于时差造成了汇率变化,资金汇入禾丰账户多出来45万元人民币。对这45万元,禾丰如数退还,这一举动令对方大为感动,因为他们从未遇到像禾丰这样把因汇率变化多出的钱退回的情形。至此,禾丰牧业国际化进程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与禾丰合作十余年来,德赫斯公司在中国收获了事业成就及市场份额,收获了与禾丰管理层之间的互信与友谊。在合资经营过程中,作为企业股东,德赫斯公司曾对给员工配股不解、反对上白羽肉鸡项目、质疑企业内部员工培训计划,后来不仅接受而且在自己的企业中复制采纳了,也在欧洲参与养殖业,也有了更完善的企业培训计划,也在加速拓展全球市场。德赫斯公司后来抽回自己所占股份的25%,大赚了一笔,远远超过当初投资总额。
共生共赢,不同国籍的两家企业正在一起做大做强。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禾丰人秉持诚信的核心价值观,诚结四海,信达九州。禾丰牧业已在7个国家建立10家合资企业或子公司,这些“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沿线国家,总人口超过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禾丰牧业的很多子公司是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双方合作的宗旨即是“共赢”,这一宗旨也使得合作中的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金卫东说:“公司国际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赚钱,而要以全球化的眼光获取信息,以全球化的态度考虑问题。”他要求公司员工加强外语学习,提高涉外交往方方面面的技能。
金卫东本人,在公司创业最为艰难的日子里,利用周末两天时间上外语培训班,提高自己英语水平。
禾丰牧业董事会的官方语言是“汉语+英语”,多数高管去国外出差,可以独来独往,不需要带翻译,这大大方便了企业“走出去”合资合作的进程,甚至提升信誉度与知名度。
“退一步海阔天空”,“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应该成为普世价值观,因为第 一步是做大蛋糕,第二步才是分蛋糕。假如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根本无法合作,也就无法把蛋糕做大。
总体来看,中国的饲料行业、农牧企业,从技术、产能到应变能力,与世界已经没有差距,不惧怕任何国家挑起贸易摩擦。
金卫东说,贸易摩擦会对国内相关产业有影响,但无大碍。我国每年接近1亿吨的大豆进口量,产自美国的大豆占30%左右。假如美国进口大豆紧缩,可以积极寻求应对之策,一是寻找大豆进口替代国,二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分担、应对危机,三是寻找豆粕替代品。农业农村部已经组织专家制定出新标准,在饲料配方中降低2个蛋白百分比,减少20%的豆粕使用量。邵彩梅博士就是农业农村部聘请的该标准起草专家之一。
禾丰牧业分管采购业务的副总裁孙利戈分析,中美贸易摩擦以来,豆粕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今年4月份豆粕价格最 高3800元/吨,确实使部分饲料企业遭受损失,因为全价饲料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有2%。
大豆的成分构成中,18%~20%为油脂,80%用来做豆粕饲料。近些年我国大豆进口持续上升,但国内市场豆油需求并没有大增,且每吨豆油价格由8000元降至5000多元。而豆粕价格一直是持续增长态势, 3年前大概2300元/吨,今年年初价格已增至3000元/吨,饲料企业一直在承受着价格持续增长的压力,同时提升了自身抗压能力。
孙利戈说,饲料中豆粕的性价比优,适当的涨价可以接受;另一方面,毕竟饲料配方中玉米成分占60%,豆粕仅占15%~20%,其他为杂粕、动物蛋白、添加剂、酒糟、糠壳粉、石粉、玉米纤维等。当然,企业各有各的应对招数。禾丰牧业就地采购东北优 质玉米,本来就占有地利优势,相对省钱。
创新进取者,胜。
畜牧业迎来重大战略转型期,做健康产业、生态产业,做强做大农牧企业,必须延伸紧密相关的产业价值链,必须具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
2014年7月23日,禾丰创业股东在北京举行的股票推介会上。
今年“二师兄”不争气,用一场非洲猪瘟迎接下一个农历猪年的到来。
养殖业以及饲料、食品等上下游行业,历来需要承受市场以及疫病、环保等多重风险的考验,时不时会有一场场危机,如2003年“禽流感”、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和今年的非洲猪瘟疫情,对产业进行强制体检直至重新洗牌,就像海洋的潮汐,大浪淘沙。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地球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疫病的暴发,加之人们对卫生与安全的高要求和对疫病的恐慌心理,造成饲料及畜牧业缺乏稳定的生存基础,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确实是一个高危行业。
饲料、养殖行业的另一大困惑,在于产能过剩;产能利用率不到一半,因此不能再轻易上马新项目了。产业聚集度正在快速提升,过去5 年的整合速度超过此前30年,全国饲料企业由1.5万家浓缩至6000多家。禾丰饲料饱产率为65%,机械设备不能开足马力运转,换句话说,多产的饲料卖不出去。
自2008年起,中国饲料行业伴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停止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了以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为标志的产业整合期,先期市场高速发展的红利一去不复返了,大量微小和落后饲料企业会加快出局。
整合、集中、提质,饲料与养殖业将进入“高铁时代”。
丁云峰说,过去40年是涨潮的年代,全部是机遇期,未来进入退潮期,谁穿裤衩、谁在裸奔,将一览无余。任何时候,机遇与风险并存,市场起起落落,总有靠实力的一天。
金卫东提出“三个趋势”的理论:大的持续增长,中的观望或整合,小的退出。单一做饲料的越来越难,要在做好核心产业基础上,做深度加工产业链,追求高附加值,同时加快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在坚持专业化基础上拓展多元化,“有所为,有所不为”,禾丰牧业的抗风险能力经得起检验。已经从一株小草,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业务范围也从仅有的饲料经营到拥有饲料、肉禽产业化、原料贸易三大核心业务,同时涉猎动物药品、养殖设备、国际事业、宠物医疗、生猪养殖及食品加工等相关领域。产品已覆盖全国29个省市,并在朝鲜、尼泊尔、印尼、菲律宾、印度等设有分公司。在禾丰上市的时候,饲料几乎占据公司80%的业务总量,现在虽然饲料还是第 一大业务,凡是长腿的动物都能吃上禾丰饲料,但饲料的权重已经降到50%以内了,并且这个趋势还会继续。
禾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连续四年实现增长。2018年前三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3.4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9.64%。公司连续3年荣登《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且排名逐年上升。
白羽肉鸡产业化成为禾丰牧业新的增长点,实现了从只有一家企业到拥有30余家分子公司的跨越式发展。2017年,禾丰牧业控股及参股企业白羽肉鸡合计屠宰量为3.92亿羽,肉鸡养殖2.75亿羽,白羽肉鸡肉品生产量全国第 一,跻身全国白羽肉鸡行业第 一梯队。未来,禾丰牧业将提高肉品深加工产品比例,增加出口和鲜品产品,并提出了“ 年屠宰15亿羽白羽肉鸡, 中国人均一只禾丰鸡”的目标。
全世界认同的趋势是,很难有单一的商业化肉鸡饲料生产者,而必须实行从育种到孵化、饲料供应到防疫灭病、养殖到屠宰再到肉品加工的产业一体化经营。那么,肉鸡业的这一发展趋势是否也将推行到生猪、蛋鸡以及反刍动物生产领域呢?
其实,更激烈的竞争博弈,在生猪养殖业展开,几乎所有的饲料大企业集团纷纷挥戈上阵,仿佛不养猪、少养猪就是保守落后的标志。
今年11月20日,京东宣布成立农牧公司,进军养猪业,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合作,推出一套智能养猪方案。此前网易丁磊、阿里巴巴马云等互联网前沿大佬,早已踏足养猪领域。能否成功暂且两说,相信不是噱头,而是冲着市场刚需来的。
我国每年出栏生猪7亿头,猪肉消费量占全球一半,而万头以上规模猪场不到一半,未来的市场格局有许多可能与期许。
靠真本事养猪,禾丰这样成熟的农牧企业当仁不让。今年4月,禾丰在辽宁抚顺市精心地选择场地,总投资10亿元,做50万头的现代化种猪育种项目。为了建好这个项目,集中了荷兰和中国很多专家的智慧进行谋篇布局,特别把这个项目交给国内顶 尖的清华大学设计院来完成总体设计,所有设备都力争是国际高水准的产品,选择世界上表现突出的几个优质猪种,在这里实现高端杂交育种。整个项目既包含了养殖业,又与种植业有机结合,实现零排放,实现种养互融,后续还配套有机肥加工、屠宰加工、肉品深加工等。
非洲猪瘟的暴发,让部分中小养殖户损失难料、有苦难言,但是绝大多数养猪企业,对“猪周期”和各种不利形势一直是有所准备的。
农业农村部连续做出部署,提出坚决打赢疫病防控攻坚战,鼓励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大力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模式。
半只脚踏进养殖场的禾丰牧业,依然会坚定地进军养殖与食品产业,加速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推进一体化发展进程。正如邵彩梅所言,禾丰的发展历程,是科技、制度、管理上不断创新的过程,各个维度的创新引领了禾丰的发展。禾丰牧业23年成长的足迹,也是中国农牧业披荆斩棘飞速发展的缩影。“基业长青必是文明的和声”,这是金卫东最近一次演讲的主题,他阐述每一项伟大的事业,无论多么千差万别,都需要有自己明确的价值观,有自己正确的精神追求和高尚的情操;唯有这样,才能做到基业长青。“莫道风尘苦,独木难成林”,期待神州大地成长出千千万万像禾丰牧业一样的企业,共同奏响我国农牧业最 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