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家禽》专访禾丰股份总裁邱嘉辉:谈中国家禽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2-11-03 13:10:41

《国际家禽》出版人  李丁丁:非常高兴又在直播间与大家见面,今天我们的特邀嘉宾是禾丰股份总裁邱嘉辉先生,大家知道我们去年就开始做“中国家禽业的可持续发展”专题,今天邀请邱总围绕“中国家禽可持续发展”展开交流。可持续发展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其中关于社会责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今年上半年我们制作了《家禽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20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关注到每个企业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有不同的理解和关注点。

首先,想问问邱总,您对“中国家禽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禾丰股份总裁  邱嘉辉:关于可持续发展,在我看来还是面临着很多挑战。尽管中国家禽业在过去3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几乎从零做到全球前两名,目前全球在家禽领域的前三名是美国、中国、巴西。尽管这30年我们成长得非常迅猛、非常快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依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想下面几点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一,品种生产性能的挑战。站在国家的角度,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国家想拥有自己的种源,但就目前我们做的、看到的品种实验而言,与国际品种比较,国内品种在生产性能上还是有相当大差距的,我们需要在种源上获得突破,需要长久关注、持续投入。

第二,疫病的挑战。在中国,肉类的两大主力猪肉和禽肉都受到疫病的挑战,猪肉受非瘟的影响,深刻改变猪的生产方式、周期、波动的幅度以及疫苗开发;禽肉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当前欧洲禽流感非常严重,无论是禽流感、传支还是最近现场遇到的马立克,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疫苗的进口受到挑战。虽然我们非常注重生产安全和疫病防控,但在集约化、大规模生产条件下,疫病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第三,自动化、智能化和从业者缺失的挑战。家禽业要想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是对我们行业整体、系统性的考验。我国养鸡采取笼养的方式,事实也证明笼养的效率非常高,但笼养过程中从雏鸡进笼到出鸡,没有很好地解决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问题。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没有这方面的标杆,国外多是采用地面平养的方式,自动化、智能化实施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另外,现在愿意从事现场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现场养殖人员多集中在40-50岁,整条产业链都面临着挑战,也倒逼整个行业去人工化,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第四,环境保护、粪污处理、资源利用的挑战。对环境的保护,粪污的循环利用,伴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推动在持续进行。动物的粪污经过处理再还到农田,这个循环合乎自然规律,以前没有规模化生产的时候是顺理成章,但有了规模化生产,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保护、加持,做起来还是有一些挑战的。我到日本考察,日本的动物粪污处理和利用是有专门的协会、企业来负责的,尽管可能利润不那么高,但是因为有法律法规的约束,粪污就会在加工后再循环到田里,这样做不但对农作物的质量有提升,对环境保护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五,减抗、替抗的挑战。国家已经要求在饲料里实现无抗,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减抗和无抗工作就行业而言依然任重道远,对行业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李丁丁:刚刚您提到的疫病挑战,对中国、世界影响都非常大,欧洲现在暴发的禽流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大概5000万只禽类被扑杀。

邱嘉辉:流感病毒变化得比较快,疫苗开发的速度很难跟上疫病变化的速度,同时疫病的挑战还取决于我们的生物防控做到什么程度。我们在与疫病赛跑,人类的成长史也是跟疫病赛跑的进化史,但是我想随着科技进步、对生物安全的重视,我们会赢得这场比赛。同时我们应该对自然保持尊敬和敬畏之心,不是通过力量战胜,而是要顺应规律、顺其自然。

李丁丁:关于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我们之前调研了10家龙头企业,基本上都提到了从业者数量、质量的问题,不仅是中国,国际上也是这样,从业人数越来越少,我们行业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未来是否能全部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只能解决一部分,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缓解用人的问题?

邱嘉辉:我想最终的发展是设备能代替人,但是这个时间是漫长的,我们已经看到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是超乎我们想象的,禽产业上下游实现完全的自动化是有可能的。正大熟食工厂投资17-18个亿,只能见到7-8人,自动化程度非常高。事物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对我们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考验。每个环节的自动化都是在逐渐演化的,养殖用的设备越来越先进、快速和准确,屠宰生产加工是通过那些自动化的小设备逐渐地往更高的自动化的流水线演化,这个替代的过程短期看必然有产品价值和自动化投入的经济帐在里面,长远看势不可挡。

现场人员的老龄化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科技进步让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是一件好事情,我们的下一代很幸运,可以应用发达的科技,不做这种繁杂的、脏累的工作,从侧面证明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国家在进步。如果将来我们做到自动化更高,甚至全自动,房舍的模式、设备的模式、运输的模式,整个生态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就我了解而言,目前全世界只有屠宰挂鸡这项没有自动化的解决方案。所以,虽然有挑战,但我们应该是乐观的,世界在发展,自动化一定能实现。再乐观一些,未来可能通过实验室的细胞肉就能生产出禽肉和猪肉。尽管有很多的挑战,我坚信只要我们尊重规律、尊重科学,还是可以战胜这些挑战的。

李丁丁:养殖行业是科技进步的受益者,我们借助这个东风在发展。

邱嘉辉:养殖业是这个世界的重要一环,我们小的时候,甚至是现在,很多人瞧不起我们行业,其实我们行业很了不起,我们给人类提供优质的、廉价的蛋白,这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基础。当然我们也享受着其他行业进步带来的成果,例如我们对基因的认识、对科技的认识,这是一个交融的过程。用自动化、智能化把基层劳动者解放出来,做他们喜欢的事情,来享受生活,来享受生命,这是一个进步。

李丁丁:您还提到对粪污处理,这是当下和未来的一个巨大挑战,日本的粪污处理是有一个组织来协调处理、解决这些问题的。中国是否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邱嘉辉:合作伙伴养殖和牛,我们去日本考察牛的粪污处理,粪污处理做到合格没问题,但是怎么来被使用呢?日本农会规定,到一定的季节必须使用处理过的牛粪,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循环。这个农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在一起的,起管理和协同的作用。

在中国还是需要政府牵头,政府有权力、有能力,也有责任,再加上从业者的配合,积极地推动,我个人认为是能够做到的。我们既要积极地献计献言,又要大力推动,同时自己也要好好遵守。禾丰的模式是跟大农场合作,涉及的农场都在做粪污处理,虽然销售上受到了挑战和压力,但我们依然要走下去,只有做好了才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当地居民的支持,我们要把挑战看做机会。

李丁丁:禾丰认为白羽肉鸡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如何?向食品端发展的想法如何?

邱嘉辉:关于白羽肉鸡未来的前景,许多人都很感兴趣。从全球范围看,过去的20年,白鸡增长的速度最快,它的好处众多,蛋白质高、脂肪低、能量低、胆固醇低,对环境的冲击最小,白羽肉鸡经济性能也是最好的。在美国,白鸡是第一大消费肉类。那么白鸡能否成为中国第一大消费肉类?我想还需要时间。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是吃猪肉长大的,鸡肉虽然好吃,但是当时鸡肉更金贵。有人说一个人的味觉12岁之前就被定型了,我想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的下一代对禽肉的接受程度是非常高的,尤其对肯德基和麦当劳这类食品,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白鸡的未来、空间和趋势。因为易于加工,便于工业化生产,白羽鸡肉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依赖社会提供加工食品,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向和标志,所以预制菜成为热点,成为大家争相抢占的一个赛道,觉得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从能把人们从厨房中解放出来这一角度来说,白鸡也是有未来的。金卫东董事长说:“禾丰做白鸡是最正确的。”我想这也是他跟行业内的专家交流得出来的结论。不管白鸡能否成为中国第一大肉类消费品,它的前景我们坚信不疑。

禾丰白鸡事业非常了不起,有时候看到的生产数据让我们自己都很吃惊,好的季节生产数据能做到欧指500以上,这个数据过去我们不敢想象,白鸡养殖技术提升空间是其他动物品种很难达到的。白鸡生长快速,因为它的体温高,人畜共患病的挑战小,所以这个品种真的是了不起,是上天对我们人类的眷爱。

谈到禾丰向食品领域进军,伴随中国的蓬勃发展,我们通常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西方发达国家很长时间要走的路,我们30年走了他们上百年的路。禾丰从一只鸡没有,到今年预计能与合作伙伴共同加工7.3亿只,这个路走的速度非常快。我到欧洲交流学习,EW家族做了快100年,做到每年加工5亿只白鸡。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做的一些事情还是要更精专一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认为对禾丰目前而言,在牧业部分需要下的力气要超过我们在食品端的投入。因为食品是另一个行业,目前在农牧企业里向食品行业进军的企业很多,这个板块有很强的规范性,把它做成规模还有很大难度。

前些天与一个在多家食品公司工作过的管理者聊天,他认为食品产业要想做好,必须是大规模小品牌。你的规模要大,品牌要小,这个小品牌是指品牌要集中。比如我们去买雀巢的产品,只要是雀巢的,我们的信任度就很高,只要是雀巢的,它的溢价高一点,我们也能接受。因为他对质量的要求,对消费者口味的把握,对全球原料的掌握能力是非常强的。中国的食品产业空间非常大,需要从业人员有大量时间和资源的投入,不能太着急。过去我们国家发展的速度快,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只要你胆子大,有产业就基本能赢,但是现在出现汰弱剩强的趋势,剩下的几百家强者企业还是要再比一下,最后只有那几十家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美国,前十家企业占了78%的白鸡市场份额。加工制造业是符合这个规律的,没有人能打破这个规律。禾丰在这个阶段看似做得不错,但是如果我们的决策、运作、效率、成本和安全做不到的话,也可能面临出局,这就是企业人面临的宿命。如果不发展,你就消失,而发展你可能消失得更快,原地踏步也不行,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向食品领域进军,但同时我们也能意识到这个领域是多么的不容易,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们这代人只是开了一个头,可能下一代才能把我们的食品事业发扬光大。我们坚定不移向食品转型,但是首先要把牧业的部分做好,把效率、成本、规模、安全真正做好,对食品的投资也在按部就班地走。

李丁丁:您对食品事业已经有一个非常成熟的想法,而且非常有敬畏感。我想这应该源于禾丰文化属性和社会担当。

邱嘉辉: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企业,主要看你的初心。社会责任方面,不论是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会、对环境,我们的初心都没变。从这个角度讲禾丰还是一家挺伟大的公司,还没有产品的时候,就有了禾丰宣言、禾丰宗旨、价值观和愿景。金卫东董事长提出“禾养六畜、丰飨九州”,是希望禾丰做优质的蛋白,能把优质的产品奉献给全人类,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致力食品安全,造福人类社会。通过禾丰的这些宣言和价值观可以看到禾丰是什么样的企业。

这些年来,我们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做了很多,无论是对教育的支持、对社会公众遇到挑战的捐助,还是对内部员工的学习提升和遇到意外的帮助,可以说禾丰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在这样的公司里,管理者和员工自然而然会成为这样的人。我认为,如果个人或者企业只关心自己,没有利他的行为,是无法实现持续发展的。但对像禾丰这样的企业,我们是自动自发、自觉地做,我们的卫东董事长就是对自己很苛刻,对社会公益事业却是发自肺腑地愿意付出,例如母校需要捐款的时候,他个人就捐过1000万;沈农老师如果在科研上遇到挑战,他都是个人捐钱,可能每年捐50万;还有沈农引进的大专家,如果在年薪方面有挑战,董事长愿意个人出资承担。在捐资助学,汶川地震、新冠疫情等社会危难之时,我们都是第一时间进行捐助,不只是企业,高管也进行个人捐资。董事长对我们影响很大,他是这样的风格,我们企业必然是这样的,企业家个人的价值观某种程度上也是企业的价值观。禾丰的这种利他、为社会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应该说跟创始人、领头人金卫东董事长是紧密相关的。在董事长的感召下,我个人在沈农设立奖学金,每年捐9.6万元,承诺捐款时长不低于10年。我们的合作伙伴,每到节假日就会拿出时间去做善事,到现场去为孤寡老人做慈善公益服务,而且是带着家庭去,他也希望把这种观念传递下去。这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做法,他的这种做法甚至比捐钱都让人尊敬。总的来说,我们还是要做仁的人和仁的企业。

禾丰有“爱之翼”的基金,是我们的管理者、员工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捐到基金会,当员工家庭遇到困难时,基金会就会进行资助。“爱之翼”基金是专项的,为企业内部员工提供帮助。禾丰早期的时候,管理者如果考上研究生、博士,学费都是公司出,早在1996年就有这个政策,禾丰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有社会担当的公司。

李丁丁:邱总跟我们分享了中国家禽业可持续发展的五个挑战,分享了企业可持续经营的理念,开放并充满敬畏感的思维方式,以及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我们关注企业的声音,关注产业的未来,更关注产业人与环境的联动、协同以及交融的发展,让我们用行动践行初心,共同努力,为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再次感谢邱嘉辉总裁接受我们的专访。


标签

本文网址:/news/2661.html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沈阳总部

ADD: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辉山大街169号

TEL:024-88082666

二维码

未标题-2.png

 

ewm2.png

343434.jpg

禾丰股份视频号官方微信号招聘公众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