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禾丰股份向日葵四班学员完成了为期三天的开班培训。小禾趁热打铁,对部分学员进行了一次采访,看看经过层层选拔、多轮面试评估后,从数百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精英在训后的体会和感受。
禾丰股份倾力打造的“向日葵计划”旨在培养未来高潜力、复合型人才。他们将经历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成为禾丰股份梯队建设的储备人才、独当一方的战将和禾丰文化的传承者,肩负“成为世界顶级农牧食品企业”的使命,孕育“千亿禾丰”的未来。
“向日葵”作为禾丰青年管理者的代表,他们年轻、热情、执着和无畏。学员们来自禾丰的不同区域、板块和职能线单元,他们汇聚在一起,必将为禾丰股份的未来发展贡献强大力量。
1
向日葵培训班和你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你期待两年后的自己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李庆奇:
同学都是各公司、各部门的精英,人才济济,都充满自信和阳光,能力特别强;导师绝对是顶配,可以学习各种知识与经验;资源更是丰富,培训内容,小组互动,人脉资源直接拉满。
期待两年后的自己发生质的改变:
1.管理更加系统化、职业化
2.经营思维有所突破
顾垒:
想象中授课内容无非是一些理论管理工具的介绍及画饼充饥、缺乏实际操作的空洞理论,但实际是授课老师立足于自身管理经验,结合实际操作项目,为我们带来从战略管理到高绩效团队建设、组织能力建设、个人能力建设、商业环境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及变革引领的井井有条的梳理。虽然我们暂时无法充分消化吸收,或者说当时吸收不到一成,但使我们豁目开襟,思想不再狭隘,工作不仅仅是自己手上的那一亩三分地。
想象中授课老师为集团内部或一些培训机构的老师,不曾想是花费重金聘请的长期任职于头部企业的管理者。
想象中培训形式是班级集体学习,未想到采取导师负责制,且每组都是2位重量级的导师。
期待两年后自己能克服性格缺陷,真正独立负责一方事务,而不是小孩拿大棒,有了权力也使用不起来。能接受挑战,并勇挑重担,敢于亮剑,而不是有困难就退缩。
周雪飞:
我想象中的向日葵培训班氛围比较严肃,是纯粹的工作经验传授,但实际上,这次培训更注重实践和团队合作,氛围轻松活泼,充满朝气。授课老师不仅生动形象地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多个实战项目案例让我们深入了解各种工具的应用。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多次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表达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期待两年后的自己,成为更加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不是只在自己的小范围领域里埋头钻研;希望两年后的自己,更加成熟稳重,敢于接受挑战,不断超越自己。
麻闯:
特别荣幸能成为这个大班级的一员。我想象中的向日葵班级是非常受重视的,但是并没想到在这个基础上又把细节、仪式感体现得如此彻底,面面俱到。培训前的团建活动让我们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下相互熟识,为后续更好更快地开展培训做好铺垫。开班仪式正式拉开帷幕,董事长的讲话让培训有了正式感,鼓舞了我们的士气。资深高层领导的引领和指导给了我们必胜的决心。拜师帖、拜师礼,细节拉满。未来两年的规划给了我们无限动力和激励,让我们觉得自己有无限能力去挖掘和超越。
我要两年后的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管理者,在管理上更加职业化、规范化、完善化、细节化。让华北市场的开拓与发展,更上一层楼。
李明明:
想象中向日葵培训可能比较重视个人展示,多才多艺者往往受人瞩目,剩余大多数人可能参与度不高。实际上向日葵更注重全员参与、小组团队的合作,希望大家提升团队作战能力胜于彰显个人英雄主义。导师也会根据每位组员的特质进行指导,任何一位成员都没有被忽视,每个人的思想都能得到充分交流。
期待两年后的自己团队管理能力得到质的提升,上台发言时不再紧张,能唱几首拿得出手的歌曲。
李小娜:
培训之前已经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想到向日葵的学员都是来自集团各板块的精英人才。接触后发现,每个人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而且多才多艺,有的学员年纪轻轻,博士毕业;有的学员,可以流利精准地进行中英文翻译;还有的学员虽然年轻,但毫无畏惧,充满勇气……
培训前我以为的向日葵培训主要是内部资源的共享,利用内部资源对向日葵进行针对性培养,没想到集团花重金请外部老师对我们进行全方位指导;另一方面,集团请副总裁级和总监级的两位高配导师进行分组辅导,也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希望通过两年的学习,我能够与各位优秀学员充分交流,充分汲取高端导师提供的丰富营养。未来我希望成为一位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业财融合的优秀管理者,不仅成为专业上的专家,更能成为助力经营的榜样,真正成为生产经营的一名军师。
孙雁冰:
首先是素质拓展环节,每个项目经过精心筛选与设计,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内心世界与思维模式,不仅是相互了解、团结协作的过程,更是自我反思、突破自我的过程,此后更勇于挑战,不再设限。其次是讲师的高度,不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带有全球视野,带领我们一起突破一时一地,开拓眼界。第三是双导师制,本以为他们只是简单地指导训后作业,没想到真的像老师一样谆谆教导,从各个方面了解、认识大家,因材施教。
期待两年后的自己具备系统的管理知识、更高的综合素质,未来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同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深耕人力资源领域;人格方面更自信,内心更强大,坚守初心!
李淼:
在开始之前,我从面试环节就感受到了集团对“向日葵”的重视程度,因此对本次向日葵培训心里感觉有一些压力,认为向日葵培训会是气氛非常严肃、很少有互动的学习。但是第一天的素质拓展就让我们增加了对彼此的了解,打开心扉,同时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之后两天的培训,林老师的授课丰富又有吸引力,让大家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互动。
希望两年后的自己,知识储备更加广博,不只是专业知识,还有管理和其他岗位的知识;对待问题有更系统性的思考,能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方法;希望能结交更多的朋友,相互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
刘吉喆:
首先是同学和我想象中的不同。大家都是各公司各部门的精英,抱着空杯心态来进行学习,大家的认真与热情让我感觉这不仅仅像是在向日葵培训,更像是在大学期间相互的学术交流。其次是集团对“向日葵”们的重视,各位导师对我们的言传身教以及平易近人的态度让我逐渐放下紧张的心态,他们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导。
两年后,希望知识方面的增长;希望收获同学们的友谊;希望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希望拓展视野,以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自身的工作。
李琳:
人员组成不一样。通过培训班的人员组成就能看到公司特别注重综合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各个岗位培养出专业的优秀人才,而且还给大家在一起相互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做好各个岗位以及各个板块的联动。
培训的形式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本以为是简单的理论培训,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实战培训,让我特别期待每一次的培训内容。
两年以后希望自己更成熟、更有内涵,做一个内外兼优的高层管理者,回报公司对我们的精心培养。
2
本次培训的哪个瞬间或环节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顾垒:
本次培训印象最深的是“A4纸”项目的挑战。我们队很快找到了正确的剪纸方法,但在挑战的时候我们功亏一篑。教练当时已经提示我们这张纸还有用,但是我们21位成员没有一个人将这句话听进去。最后,成功的关键就是将纸条再横向分开,如此纸圈的直径一下子为原来的2倍,任务轻松完成。让我触动最大的是一方面我们都缺乏创造性思维,按章办事;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总是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不知道重新抬起头,认真地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
许文洋:
印象最深的环节是第一天拓展训练的五公里跑,只选三位优胜者。思想上认为五公里很难坚持,刚开始跑的时候就感觉坚持不下去了,但还是咬着牙坚持,在一公里左右的时候,教练突然说训练结束。此时我正好排名第三。这个项目是考验我们在目标确定的前提下是否会全力以赴。得到的启发是:
无论目标有多难,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足够的意愿与决心去冲击它,看到与目标的差距就打退堂鼓是不可能成功的。
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有个好身体。
不公平是实际存在的。比赛跑步男生对比女生有着天然的优势,你成功了不代表你真的优秀,可能只是代表你的运气比较好。
李晓丽: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环节是素质扩展训练中的“组长点兵”环节。整个过程中,我的内心情绪起伏很大,当点到第三轮还没有出现我的名字时,我的内心非常失落;当组长点到我的时候,我的内心又很庆幸;当看到最后一名伙伴的背影时我的内心又很忧伤;但当最后一名伙伴重拾勇气决定继续参与挑战时,我的内心又深受鼓舞。这也许就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段缩影,教会我们无论顺境与逆境都要勇敢面对,不要轻言放弃,就犹如我们的拓展口号一样:无畏无惧,敢战敢为!
隋龙:
本次培训中,让我印象深刻的环节有两个。
第一个环节,拓展训练的开始,通过体力的优势决定团队的领导者。这个情况冲击了我的内心,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让我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没有好的体力、好的身体,是不可能有精力打造好团队的。
第二个环节是蒙眼环节。认识到了在黑暗中、在迷茫中,一双有力的手、一个可靠的伙伴是多么重要。我们带团队又何尝不是如此?应该让自己成为迷茫中的依靠,给团队安全感,互相扶持,实现目标。
李小娜:
让我印象最深的“盲人摸象”环节。我们组用时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挑战,让我深刻体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道理,做任何事情之前,先了解清楚情况,想好接下来的实操思路,与团队成员充分沟通,任务分配明确,做好准备,才能快速精准地完成任务。
姜成龙:
印象最深刻的环节是小组长竞选及公布每组学习计划的环节。每个组长都激情四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都值得我们学习。每组的口号及内容更让人意想不到,只能用惊艳来表达,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一定会碰出不一样的花火。
孙雁冰: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拜师环节。当手拿拜师帖,向导师鞠躬致意的时候,我们内心非常激动,饱含着崇敬、尊重、虚心、感恩……瞬间建立起了一种奇妙的师生关系,那一刻他们不再是领导,而是最亲爱的老师。这也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此,也向我生命中的每一位老师表示感谢。
张万明:
与高层管理者的聚餐令我印象深刻。他们展现出了卓越的管理能力,不仅能够清晰地传达战略目标,还能够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团队成员交流。他们对问题的深入洞察和果断地决策令人钦佩。与他们一起用餐时,他们的谈吐亲切而不拘谨,让人感受到他们的亲和力和开放心态。
徐海航:
我是做出口外贸工作的,冥冥中自有天意,我的导师是贸易板块李俊总裁。李俊导师从思维逻辑到言谈举止都令人崇拜。我的激动之心溢于言表。
徐鑫:
董事长致辞时提到了电影《奥本海默》,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看过,在董事长惊讶的同时也有些许遗憾。他认为北京应该有一半的年轻人知道并看了这部电影,向日葵四班这么多年轻人,看的人却不多,他推荐我们应该去电影院看看。
我觉得董事长的严格要求和殷切指导是在提醒我们和首都年轻人的差异。不论是在工作领域还是在其他维度。同为年轻人,首都的年轻人节奏快,竞争激烈,无处不卷。“千亿禾丰,有你有我”不只是句口号,应该是我们无限的驱动力。从feed到food不只是文字上的变化,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自我升华。董事长每时每刻在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知识就是力量。
3
请分享下培训后,你最想做的一件事。
许文洋:
与我们团队中的成员分享这三天所学到的全部知识,分享禾丰那么多优秀管理者的优秀品质,分享掌握英语的重要性。
李晓丽:
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对照所学查缺补漏,把课堂上没有展开的内容通过自学的方式补齐,将所学内容认真梳理、总结并分享给团队的小伙伴,与大家共同提高与进步。
隋龙:
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是尽快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尝试去解决团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团队的效能和凝聚力。同时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逐渐增加跑步里程,增强体力。
孙雁冰:
反刍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总结,学习,再实践,循环往复。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两年学习过程中的点滴与成长。
赵鹤然:
首先是复习学习的知识,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其次就是看《奥本海默》,充满期待。
徐海航:
找个地方喝一杯,为自己选对了行业、公司而庆祝。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和未来,令人兴奋且向往。
刘吉喆:
想读书和看电影,想把导师们推荐的书籍以及董事长推荐的电影认真详细地看下来,并写下观后感。
邹雪婷:
培训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是重新认真地认识自己,思考未来两年想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做好有方向、有框架、有路径的成长规划。
杨中文:
想要重新梳理职场规划,重新制定销售战略,这次培训让我对未来的战略制定更清晰,更有信心,明确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机会把握在自己手里。
李琳:
看书,欠缺的知识太多了。
4
你认为“向日葵”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哪位(或哪几位)小伙伴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赵伦凯:
我认为“向日葵”是年轻、优秀、积极、阳光、向上的一群人。
对荣琳印象深刻。因为当我以为出生于1993年的自己是“向日葵”中年纪较小的成员时,一位96年的小女生如此阳光和开朗地来我们组进行拉票竞选班长,当时带给我的震撼,让我记忆犹新。年纪轻轻就能入选“向日葵”,且表现得如此优秀,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辈岂能不勉励,坐看新人换旧人?”
顾垒:
我的同学是一群向阳而生的年轻、积极、能力突出、行胜于言的人。
我对张朝旭印象深刻。他既不是我们6组的同学,也不是第一天团建我们蓝队的成员,之所以印象最深是“盲人体检”这个项目。刚开始是我带着他前进,他并不知道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更不知道接下来的重重障碍,心中恐惧无法避免,但是能感觉到他绝对信任我,大踏步往前走。轮到我的时候,由于我是1500度近视,即使不戴眼罩,仅拿掉我的眼镜我都有不安全感。其实他将我保护得很好,但可能由于听觉比较发达,在平坦路上的时候,突然我听到一阵自行车铃声,身躯立刻一僵。他立刻就感受到了,拍拍我的肩,示意我没事。触动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绝对信任往往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麻闯:
“向日葵”成员是乐观、团结、积极向上、博学多识的一群年轻人。
之前我对于刘仰知的了解是做技术工作、爱打篮球的大男孩。培训分在了一个组,才知道他是博士生,而且篮球也打得好,博学、细心的一面给小组很多正能量。他是一个团队荣誉至上、有担当、乐于助人的人,是我们的榜样。
许文洋:
“向日葵”首先是一批有志青年,敢于走出舒适圈,敢于挑战自己。我能感受到他们对自己公司的热爱、认可禾丰的企业文化。他们能力超强,思维活跃,富有集体荣誉感,能抛下各自的身份和职务,与所有同学融入在一起。
给我印象非常深的是陈齐畅博士。我能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他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他坚韧的眼神与铿锵有力的话语中,我已经看到在他领导下的阳光兔业一定能成功。
李晓丽:
“向日葵”是一群多元化的年轻人,他们中有人侃侃而谈、思想活跃;有人沉默内敛却业绩惊人;有人身经百战,已有多年的管理经验;有人涉世不深,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
其中有3位小伙伴令我印象深刻。一位是拓展训练中的组长麻闯,很难想象他从220斤的小胖子减成140斤的苗条小伙儿,需要多少的坚持与毅力。第二位是年龄最小的荣琳,她虽然只有27岁,却有着不同于她年龄的谈吐与气质,更有着年轻人该有的勇气与活力;第三位是3组组长陈齐畅博士,短短的交谈中了解到他家在沈阳,爱人在上海,而他自己在山东工作。对于年轻人来说两人三地的生活一定很不容易,而我们却从未听他抱怨过,反而听他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如何经营兔产业,如何让阳光兔业走上更大的平台。在这三位身上让我看到了禾丰人的自律、活力与责任感,他们就是禾丰行走的价值观。
隋龙:
我认为"向日葵"是一群积极向上、有激情和朝气的人。
在这个培训中,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第一天拓展的三人管理团队——麻闯、刘仰知、张万明,他们三位都是各自领域业绩出色的管理者。在拓展中,麻闯身体素质优秀,在每个环节能给予队员充分信任,关键时刻稳住人心。刘仰知温文尔雅、思维敏捷,关键时刻总是精准地给出建议。张万明头脑灵活,当最初我们走错方向的时候,他及时找到方法,挽回颓势,当每项任务明确思路后,引导大家意见一致。他们在团队合作中总是充满活力,能够积极引导团队的方向,给予我很多启发和帮助。
胡明光:
“向日葵”是一群非常优秀的人,每个人都有闪光点,热情洋溢且精力充沛!
印象深刻的是我们6组的隋龙。课堂之中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很有深度且精准,也是给我们组加分最多的人,更惊讶的是他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发给我们的课程笔记详细而准确,是他在听课期间敲到电脑上的。必须点赞!
王圣彤:
“向日葵”是一群披荆斩棘、勇于攀登的人,是一群积极向上、充满激情的人,是一群目标清晰、脚踏实地的人,更是一群不耻下问、不断提升的人。
印象最深刻是我们组的陈卜龙,他总是能在我们不知所措时引导我们,在遇到困难时首先冲锋,在氛围低沉时活跃气氛,同时作为老大哥能给我切实指引。
张万明:
“向日葵”是一群敢为人先、勇于挑战的人。这些人未来都会成为各个领域的佼佼者。
麻闯曾经是我的学弟,在学校就表现得非常优秀,但这些年的成长更让我刮目相看。身体素质极好,5km越野的冠军、粉队的队长、清晰的思路、亲切的谈吐、敢于尝试的勇气、促成目标的能力,非常值得我学习。
隋龙是我的前辈,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思维缜密、学富五车,当林安老师提出问题时,一瞬间他就回答了:“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条通向成功之路。”除此之外,他为人非常亲切,情商高。
我对7组的每个人印象都非常深刻,不知道是老师刻意为之还是天意注定,每个人是每个领域的专家,各不相同,各抒己见,很清晰地诠释了优秀的个人会走得更快,优秀的团队会走得更远。
李淼:
“向日葵”是一群勤奋、敢于挑战、不断学习,具有成长性思维的人。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组长孙雁冰。在第二天导师见面会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展示了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同时导师也帮我们规划了学习任务。整体内容很多,但是组长在很晚的情况下,把这些内容形成标准的逻辑清晰的一张图片,她清晰的逻辑和高效的工作以及责任心,是我要学习的。
杨中文:
“向日葵”是一群阳光有活力的小伙伴,整个班级是面对问题积极认真,给人正能量激情的班级。
印象深刻的是王云凌。他的英语翻译语言连贯,思路清晰,措辞文雅,不怯场。
5
你认为自己距离合格的中层管理者差距在哪?你认为作为中层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或素养有哪些?
李庆奇:
1.认为自己距离合格的中层管理者差距在哪?
自我情绪的管理不合格,还需要沉淀,不是很成熟,有时候喜欢较真。
管理能力不够系统化职业化,需要系统地学习与进步。
缺少独立经营的锻炼。
2.作为中层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或素养有哪些?
诚信,因为诚信是管理基础,承诺的事必须兑现。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吃得了苦,能耐住烦躁平凡中出伟大,为人处世要久而敬之,果断不武断,认定的事一定要做成。)
共赢,要有利他主义,才能合作长久。
赵伦凯:
1.你认为自己距离合格的中层管理者差距在哪?
格局和眼界目前还有差距,因为目前还只能算是一名基层管理者,没有真正地在中层管理者的位置去体会,所以有时候的格局和眼界还是狭隘一些。
多人或者多系统的管理经验还有差距,因为目前直接管理的为单个系统,且人员较少,缺乏管理经验。独立经营的经验还有差距,因为目前所管部门还是以指标考核为主,并没有经营的压力。
2.你认为作为中层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有哪些?
出色的团队管理能力:带领团队完成组织的任务和目标
优秀的参谋力:帮助领导出谋划策,做出决策
无与伦比的执行力
协调能力
学习能力
李晓丽:
我觉得自己距离一个合格的中层管理者的差距在于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缺乏战略的思维,只看到眼前的事务,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应具备整合信息的能力,团队人员激励与团队梯队建设能力,执行力与统筹能力;应该具备的素质应该有责任、担当、共赢与出色的业务能力。
隋龙:
作为中层管理者,应该具备以下能力或素养:
战略解码能力:能够理解和解析组织的战略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
教练式管理的能力:懂得培养和激励团队成员,引导他们发挥潜力,达到个人和团队的目标:这包括提供反馈和指导、激发团队成员的学习动力、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发展。
组织能力建设的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团队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涉及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职责,合理分配任务和资源,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以确保团队的工作高效运行,并不断提升团队的绩效。
沟通和影响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影响力,能够与上级、下级和同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这包括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反馈,解决冲突和问题,以及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以推动团队的发展和达成共同目标。
李小娜:
1.你认为自己距离合格的中层管理者差距在哪?
全局观不够,更多的局限在财务思维思考问题、处理事件,不能很好地站在全局的高度综合性评判问题;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相对较弱,不能够灵活冷静地处理突发事件。
2.你认为作为中层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或素养有哪些?
团队建设能力: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优秀的人可以提升工作的效率与品质,选对人、用好人,搭建一个高效、高质的团队是一名中层管理者需要具备的。
整合资源能力:以战略为例,战略计划在高层,战略解码在中层,而战略实施在基层。中层既要考虑到高层的计划,又要照顾到基层的可实施性,这就要求中层管理者能够充分整合公司的资源,做好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沟通能力:中层管理者大多面对的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业务交错,这就要求中层管理者能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不仅能提高业务的效率和质量,还有利于打破部门墙,黏合公司的集体感。
李淼:
1. 距离合格中层管理者的差距在哪里?
因为对管理者岗位了解不多,所以系统性的知识储备不足。通过这次学习,我对管理者的核心角色以及每个角色需要承担的责任有了更深的了解。
2. 中层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首先战略解码能力,对于高层制定的战略能理解并落地执行。另外具备出色的团队建设能力,关注到团队能力和个人能力的成长。最后需要具有教练思维,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为员工成长提供支持。
徐鑫:
1. 距离合格中层管理者的差距在哪里?
个人的知识储备,管理经验不够丰富。
透过现象看本质,抓重点的能力不强。
2. 中层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主动沟通,承上启下。
有大局意识。
信奉且热爱企业文化。
要敢于挑战,坚持不懈,对成功无比的渴望。
6
对后面的向日葵培训课程,有何期待?
周雪飞:
期待更加系统的管理学培训以及具备实战成功经验的导师的亲身指导。
李晓丽:
期待后面的课程能够紧密结合公司各板块的业务内容,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训课程。
赵洪祥:
培训内容在中层管理者具体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上再深挖,明确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管理者,具体怎么实施。
隋龙:
我期待能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更多管理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团队建设、决策与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同时,我也期待通过与其他参与培训的同事的交流和互动,共同成长和提升。
李小娜:
期望能够得到更全面、系统的培训,提升自己的全局观,拓宽思维,打开眼界,提高综合管理能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得到导师的指导、更多的合作、拓展业务,加深对各位小伙伴的了解,接触到更多的优秀同事,取长补短,查漏补缺,获取更多的自我成长。
胡明光:
系统的管理知识,希望培训环节中能打破组与组之间的壁垒,可以两两合作,增加不同组学员之间的彼此联系和熟悉程度。
王圣彤:
期待后续的培训有更多实际的案例,有成功的也要有失败的,从成功的案例中寻找方法,从失败的案例中规避问题;期待后续的培训有更多的实践,从实践中得到真理,从过程中得到思考的逻辑;期待更多的讨论,从思维的碰撞中得到启发,从别人的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
孙雁冰:
期待后续能够学到更系统的管理知识及如何培养一名职业经理人或企业家的必备素质,同时能够接触到在管理中做得名列前茅的实际案例,不局限于本行业内。
张万明:
希望交流和学习不只限于本组,希望可以深入地了解每一个人,第一天的拓展活动可以多多举办,随机分组,给大家互相了解、学习的机会。
徐海航:
期待更多维度的学习吧,不仅仅是工作管理方面的。也许还会需要一点点品味和格调上的教导。人格魅力是现代年轻管理者比较需要培训的方面。
刘吉喆:
集中学习必不可少,但同时也期待能走出去,多看看,拓宽自身的视野。
徐鑫:
期待每次培训的时间长一点,多给这些未成熟的“小葵花”一点阳光。
李琳:
我更期待一些实践性质的培训,理论实践相结合,理论培训然后实践演练(模拟形式)。
期待今天“向日葵”所想未来皆能实现!
让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