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你尊敬的人突然与你失去了联系,你一定千方百计打听消息;当一切努力都告失败,你一定会怀疑他是否如你一样看待彼此的关系;然而,当所有的熟人都失去了与他的联系,你则会断定他是决意切断与某一段岁月的联系。就像那些对政治不滿、对功名厌倦的古圣先贤一样归隐山林、韬光养晦,以温和善良的方式面对命运的不公平。康地公司前任总经理温东南先生就是这样的一名君子。已经五年了,我们几乎都没有他的消息,近时忽又梦到他辞职离京之际为他送行时的情景。
1997年夏初,我在沈阳突然接到康地公司总经理温东南先生的电话,这是我离开康地两年后第 一次接到他的电话。作为我过去的老板、今天的竞争对手,他恪守着一个职业经理人最 为严格的原则,几乎从不和我们来往,全力以赴维护着康地公司的利益,这令许多离开康地而又对他心存感念之情的老部下颇为失落。电话中温总仍是一如既往温文尔雅的语气,只是流露出了极强的怀旧情绪,“卫东,自从你离开我们office(办公室),我就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feeling(感觉)了,这几天我一直在回想我们在一起把康地越做越大的往事,真的很想念你,如果你有机会来北京,就来看看我吧!”放下电话我隐约感到不安,立即与云峰、邵博士讲“温总可能遇到了不顺利,恐怕他在康地的日子不长了。”两周后,我在古都西安正与戈健总经理、李忠良先生商议组建西安禾丰,突然接到邵彩梅博士从沈阳打来的电话,“金总,你快去北京给温总送行吧,温总已要求辞职,马上要离开康地,他上次邀你去京可能就为告别,看来你的判断是对的!”到达北京,温总告诉我下午去康地办公室,因为那时他已卸任,而上午还需交接工作,不能接待私人朋友。送别是平和而宁静的,我们又一次以朋友的身份坐在一起长谈,他语重心长地帮我分析了禾丰与竞争对手相比,策略的正误、强弱的比较。他对于禾丰给予了三点主要的肯定:“你们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做东北市场,制定了对的策略,这是禾丰能够成功的第 一要素;你们这几个创业者在一起可以成为事业的核心,你本人也能成为创业者的核心,这是禾丰能成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你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竞争对手,也能赢得对手的尊重,因此能赢得良好的口碑,这是禾丰能够成功的第三个因素。”他的确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他没有说一句埋怨康地公司的话,也没有任何消极的态度。在上午尽职工作之后,下午又为朋友而尽责,讲了许多肺腑良言,最后又将我一一介绍给康地的办公室人员。看得出他是由衷地为曾培养过我而自豪,在夸奖我时也把某种心理的优势传递给我,最后叫来司机老沈,我们三人合影留念。当我辞别之际,蓦然发现揭示板上有温总写给康地员工的一封信,开篇便是,“今天是我剩余生命的第 一天……”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员工真诚的感激、良好的祝愿以及深深的眷恋,并告诉大家不要为他担心,或许很长时间不与大家联系,但他会记得这段岁月。这封信在几乎所有曾被他管理过的康地员工之间长久流传,许多人都能背诵下来,他不再是权重一时的总经理了,然而他人格的价值丝毫未减,并深深影响着那一批康地雇员。一个开创北京康地在中国基业的功臣,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黯然离去,没有一枝鲜花,没有送别的晚宴,没有任何仪式,只有心照不宣的尴尬。那几年他历经了多次背叛,平息了多起内乱,也深受内部政治的困扰。我是唯 一的一位被邀请去送行的人,亲身体验了那一刻的世态炎凉,当我问他为什么对禾丰另眼相看时,温总说:“我们之间有对抗,但没有欺骗;我们之间有分歧,但没有诋毁。”
温东南先生是香港人,留学于美国著名的杨百翰大学攻读MBA,先后在几家跨国企业工作。他是个勤奋的管理者,也是个虔诚的摩门教徒。他1991年进入康地公司时,康地(北京)公司正处于困难时期,两年多时间里月销量一直达不到百吨,极少的销量中又有相当大比例的退货,公司严重亏损,投资人信心不足,业务员队伍参差不齐,对于广大客户而言,康地是一个既陌生又冷僻的名字,而此时正大则如日中天,处于绝 对的优势地位,与正大合资的康地持股企业正大康地公司在广东省也迅速成功,康地则相差甚远。温总每周至少工作六天半,他首先重建的是北京康地的业务队伍,我正是在此时被他从深圳正大康地挖到北京康地的。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好,公司里弥漫着怨天尤人的情绪,每次业务会几乎都成了指责公司、指责老板的批斗会。他温和而冷静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甚至是不礼貌的指责,耐心、平等地参加每一个问题的讨论,几乎每个业务员都能接到他写来的信、打来的电话或发来的电报。在转危为安的困难时刻,我们每个月都能接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康地每月之想”,那是温总别出心裁的一种激励员工的方式,他每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今天很多培训大师所倡导的如“播种思想收获行为”、“态度决定高度”、“专家才是赢家”、“业务就像上坡路上的一部车,你不去推动它不会自动向前”等等,我们在1991、1992年就已经耳熟能详了,在只有29岁,加入北京康地仅九个月的1993年4月1日,我被破格提升为康地公司全国业务经理,管理公司70%的人员并创造全部的销售收入。温总不拘一格地任用我,执拗地说服我接受这一挑战,最终我们共同创造了康地成长的佳迹。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康地的销量由每月不足百吨一跃为近千吨,成为仅次于正大康地的全国第二大预混料销售企业,而精英荟萃的业务队伍、勤奋敬业的企业风气、好学上进的进取精神,更远远领先于同行们。康地由一个失败的企业成长为一个令人羡慕的企业,温总是居功至伟的,我们当时日夜奔波,但心情是极为舒畅的。1993-1994年的康地北京公司,是康地所有在华企业在所有的时间里辉煌的公司,遗憾的是那批康地人最终都离开了康地,对康地而言是个遗憾,但这些人日后都成为雄霸一方的企业家,这也是企业对社会的另一种贡献。
温总是个言而有信的人,在争取邵博士到禾丰来创业的问题上我们针锋相对,并约定谁失败了谁就要公开承认失败。邵博士是北京康地技术配方经理,由于她渊博而和蔼,对客户、对业务员有求必应,成了促进和维护市场的关键人物,自然温总对她格外重视,而禾丰也从志同道合、共襄盛举的角度考虑,诚恳邀请邵博士加盟。当时邵博士正在休产假,温总对她十分关照,在邵博士刚怀孕怕影响工作而犹豫是不是保留这个孩子时,温总就十分坚定地支持她把孩子生下来,她的一切工资待遇皆和上班时一样。临产前又主动帮助邵博士把住房由小房间换成大房间并由公司负担一切费用,对此邵博士感激不尽。进退两难之际,邵博士最终选择了离开北京到东北创业,甘愿收入一下子下降十倍、甘愿承受冰雪严寒、甘愿承担失败风险,其中原因除了创业动机驱使、朋友相邀之外,打破外资企业垄断、对自己父母之邦的执着热爱才是她的主要动力。事实上,这不是康地与禾丰竞争的失败、更不是温总与我竞争的失败,但温总在失望之余仍不忘兑现诺言,在康地公司的内部刊物上所有的员工惊讶地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在市场竞争中我们有退有进,这次我们丢掉的不是客户也不是市场而是人才,我不得不承认在这场人才的竞争中我们失败了,技术部邵彩梅经理已离开公司加盟到东北我们一家竞争对手的行列中,在此,我感谢邵博士在过去的岁月中为公司所做的贡献并祝愿她在新的公司取得成功——温东南”,我在沈阳读到此文,对他的坦诚与守信十分佩服。
温总是一个虔诚的摩门教徒,严格遵守教规,从不吸烟、饮酒,有极强的家庭观念,在我上任全国业务经理的第 一个周末,办公室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谈了很多工作之外的话题,他向我介绍了两句他们先知的格言——“人一生伟大的成就是在家庭的四面墙内完成的”、“任何成功也弥补不了家庭生活的失败”。温总与当时所有港台商人的奢华放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时,他也是一个平等待人的老板,十分注重培养下属的领导能力。至今我仍保存着他写给我的工作评语,他认为我有非常好的销售哲学,从哲学的高度来肯定一个人的工作的确令我吃惊,事实上他从不为了取悦下属而随便赞扬,也从不为了表现权威而随便批评。1994年初,当我提前一个月向北京康地公司提出辞职时,温总在征得我同意后决定全天对我进行录音。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在办公室里的每一段谈话、每一个电话、每一次培训都被记录下来,听这些录音资料成了我的继任者们上任后的第 一课。康地是个跨国集团,温总是个留学MBA,而我是土生土长的大陆人,又即将离开公司,能以这种方式把这份殊荣加到我身上,表现出了温总实事求是、公平待人的品质,也表现出了他一切以公司利益为中心的客观务实态度。很多老板对于即将离任的人往往极力降低其影响力,很多老板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好大喜功而贬低下属的价值,温总的确是鹤立鸡群、与众不同啊!
一年零九个月的上下级共同工作经历,我从温总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学到了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学到了公平公正的工作风格,学到了勤奋敬业的职业道德,也学到了与人为善的处世原则。他的确如此之深地影响了一大批人,禾丰的创业者受益尤其为多。在他的悉心指导与关怀下,丁云峰先生成为了康地公司全国企业咨询经理、王凤久先生成为了康地公司东北区经理、邵彩梅博士成为技术配方经理、王仲涛先生成为康地华北六省经理、高俊松先生成为康地全国技术服务主任,对我而言则更是深蒙关照,我由衷感谢他对我们大家的帮助,他给予了我们两个珍贵的礼物:一是信任,没有他的信任,便没有我们的发展机会;二是信心,这令我们无论在康地工作还是创立禾丰,均能勇气十足地开拓成功。
尊敬的温总,您在哪里?您在他乡还好吗?我深信尽管您不和大家联络,但您仍记得我们共同经历的岁月,我也相信无论您走到哪里、干什么,您都将是受欢迎、受尊重的人才。我们共同期盼能和您尽快恢复联系。